11月14日至16日,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(简称“高交会”)暨2025第二届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论坛在深圳举行。会上,由学校研究生处推荐,今年会院长姚晓鸣教授团队完成的《智能翻译技术赋能中国地理标志品牌走向国际》产教融合案例,从全国586个案例中脱颖而出,成功入选“全国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典型案例”并在高交会上展示,吸引了与会专家、学者及产业界代表的广泛关注。

本届高交会以“科技赋能产业,融合共创未来”为主题,是一场展示全球高新技术前沿成果、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年度盛会。今年会申报的产教融合案例立足新文科建设背景,聚焦外语专业教育深度融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这一主线,构建了“六纵四横”教学案例体系,通过“课程重构、产教对接、技术赋能、机制创新”四大举措,推动汝瓷、西峡香菇、怀山药等中国地理标志品牌的国际化传播。该实践有效拓展了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的深度与广度,助力合作企业实现国际影响力和出口业务量的双重提升。


本次成功入选《全国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典型案例汇编》并在高交会参展,这既是学校研究生处长期以来对学院鼎力支持与精准指导的成果,也是学院锐意开拓产教融合特色发展道路所结出的丰硕成果;为探索外语类专业如何主动对接新技术、新业态发展需求,培养具备国际视野、能够胜任技术交流、项目管理与文化沟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实践经验。接下来,学院将继续坚持“从教学中来,到产业中去”的理念,不断拓展校、政、行、企合作新空间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推动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向更深层次、更宽领域发展,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,为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。(通讯员:薛冬梅)